新聞跟民主

簡信昌
Aug 31, 2023

--

這幾天有個新聞,可能沒太多人關心,但主要影響範圍在於新聞媒體,所以感覺還是可以來寫一下自己的想法。主要在於新聞媒體希望數位部代表政府跟數位巨頭對於新聞議價進行協商。不過數位部報告對於很多人來說太過簡略,也無法回應某些人的期待。

今天在某個會議上也聽到兩位新聞媒體前輩針對這個問題在討論,對於網路生態比較了解的前輩顯然比較反對議價立法,除了有干預市場的疑慮之外,加拿大的例子也是另一個需要借鏡的案例。退一萬步說,如果新聞媒體對於 Google 跟 Meta 不滿,也不是沒有方法讓自己的新聞停止出現在這些巨頭網站上。

但另一方面,新聞又跟民主息息相關,政府確實也應該思考如何解決媒體困境。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市場跟民主機制必須同時兼顧的困境。有另一種可能的解法是發展基金,也就類似目前 Google 在台灣提出的三年三億共榮基金。不過這也會有一些問題,比如什麼樣的單位可以算是新聞媒體,或是怎麼分配等等。當然,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基金可能也不是長期的援助,更無法大撒幣,人人有獎。那麼怎麼讓媒體有可能在中長期慢慢可以自力更生,健全民主機制呢?

這也是我最近兩年開始在思考的問題,雖然一開始以 READr 進行媒體實驗時,就是希望找一個可以複製的營利模式。中間雖然有一些想法上的思考,但因為各種因素,沒有在 READr 實作。可是透過其他付費的機制跟使用者數據也大概可以有一些發現。於是這兩年自己開始改變想法,也就是如果要有什麼兼具市場機制跟媒體健全發展,應該是要先建立一個可以產生正向循環的生態圈。關於這部份,有一些細瑣的想法,之前也有寫過幾篇:

當然,這些片段的想法,在近期的思考中,就是可以用來打造一個新的新聞生態圈。當然,這個生態圈是需要透過一些技術(中心化 + 去中心化)來解決。但要做為一個生態圈,似乎要考慮以一個數位公共財的形式來發展。這當然是一個方式,但是目前公廣集團未必可以處理這個生態,當然我也不認為政府可以做為生態圈的營運方(但當然可以是投資方)。所以如果是基金會(類似 Apache Foundation)的方式運作或許可行,另一種可能的形式,則是以商業公司先打造第一個這樣的生態圈,但同時也把這個生態圈需要的技術開源,讓其他人也有可能隨時建立起一樣的生態圈,而這也可能解決其他領域的類似問題(例如電影圈?)。

--

--

簡信昌

工程師 / 攝影師 / 資料新聞 各種興趣,目前擔任資料新聞媒體《READr》總編輯。對於新聞媒體未來想像充滿興趣,也希望透過技術改變新聞媒體的為來樣貌。同時也思考著如何以鏡頭與藝術創作面對自己的人生。